安全現狀評價導則
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導則依據《安全評價通則》制訂,規(guī)定了安全現狀評價的目的、基本原則、內容、程序和方法,適用于生產經營單位(礦山企業(yè)、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生產企業(yè)除外)安全現狀評價。
2.安全現狀評價目的
安全現狀評價目的是針對生產經營單位(某一個生產經營單位總體或局部的生產經營活動的)安全現狀進行的安全評價,通過評價查找其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并確定危險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對策措施及建議。
3.定義
安全現狀評價
安全現狀評價是在系統(tǒng)生命周期內的生產運行期,通過對生產經營單位的生產設施、設備、裝置實際運行狀況及管理狀況的調查、分析,運用安全系統(tǒng)工程的方法,進行危險、有害因素的識別及其危險度的評價,查找該系統(tǒng)生產運行中存在的事故隱患并判定其危險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對策措施及建議,使系統(tǒng)在生產運行期內的安全風險控制在安全、合理的程度內。
4.安全現狀評價內容
安全現狀評價是根據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或者生產經營單位的要求進行的,應對生產經營單位生產設施、設備、裝置、貯存、運輸及安全管理等方面進行全面、綜合的安全評價。主要內容包括:
1)收集評價所需的信息資料,采用恰當的方法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識別;
2)對于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事故隱患,采用科學合理的安全評價方法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進行事故模擬,預測極端情況下事故的影響范圍、最大損失,以及發(fā)生事故的可能性或概率,給出量化的安全狀態(tài)參數值;
3)對發(fā)現的事故隱患,根據量化的安全狀態(tài)參數值,進行整改優(yōu)先度排序;
4)提出安全對策措施與建議。
生產經營單位應將安全現狀評價的結果納入生產經營單位事故隱患整改計劃和安全管理制度,并按計劃加以實施和檢查。
5.安全現狀評價工作程序
安全現狀評價工作程序一般包括:
1)前期準備;
2)危險、有害因素和事故隱患的識別;
3)定性、定量評價;
4)安全管理現狀評價;
5)確定安全對策措施及建議;
6)確定評價結論;
7)安全現狀評價報告完成。
5.1前期準備
明確評價的范圍,收集所需的各種資料,重點收集與現實運行狀況有關的各種資料與數據,包括涉及到生產運行、設備管理、安全、職業(yè)危害、消防、技術檢測等方面內容。評價機構依據生產經營單位提供的資料,按照確定的評價范圍進行評價。
安全現狀評價所需主要資料從以下方面收集:
1)工藝;
2)物料;
3)生產經營單位周邊環(huán)境情況;
4)設備相關資料;
5)管道;
6)電氣、儀表自動控制系統(tǒng);
7)公用工程系統(tǒng);
8)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9)規(guī)章制度及企業(yè)標準;
10)相關的檢測和檢驗報告。
安全現狀評價所需主要資料清單見附錄A。
5.2危險、有害因素和事故隱患的識別
應針對評價對象的生產運行情況及工藝、設備的特點,采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危險性分析,確定主要危險部位、物料的主要危險特性,有無重大危險源,以及可以導致重大事故的缺陷和隱患。
5.3定性、定量評價
根據生產經營單位的特點,確定評價的模式及采用的評價方法。安全現狀評價在系統(tǒng)生命周期內的生產運行階段,應盡可能的采用定量化的安全評價方法,通常采用“預先危險性分析——安全檢查表檢查——危險指數評價——重大事故分析與風險評價——有害因素現狀評價”依次漸進、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性評價模式,進行科學、全面、系統(tǒng)地分析評價。
通過定性、定量安全評價,重點對工藝流程、工藝參數、控制方式、操作條件、物料種類與理化特性、工藝布置、總圖、公用工程等內容,運用選定的分析方法對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和事故隱患逐一分析,通過危險度與危險指數量化分析與評價計算,確定事故隱患部位、預測發(fā)生事故的嚴重后果,同時進行風險排序,結合現場調查結果以及同類事故案例分析其發(fā)生的原因和概率,運用相應的數學模型進行重大事故模擬,模擬發(fā)生災害性事故時的破壞程度和嚴重后果,為制定相應的事故隱患整改計劃、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提供數據。
安全現狀評價通常采用的定性、定量安全評價方法如下:
1)定性評價方法:
預先危險性分析;
安全檢查表;
故障類型和影響分析;
故障假設分析;
故障樹分析;
危險與可操作性研究;
風險矩陣法等。
2)定量安全評價方法:
道化學火災、爆炸危險指數法;
蒙德火災、爆炸危險指數法;
故障樹分析;
事件樹分析;
QRA定量評價;
安全一體化水平評價方法;
事故后果災害評價等。
5.4安全管理現狀評價
1)安全管理制度評價;
2)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評價;
3)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修改及演練計劃。
5.5確定安全對策措施及建議
綜合評價結果,提出相應的安全對策措施及建議,并按照安全風險程度的高低進行解決方案的排序,列出存在的事故隱患及整改緊迫程度,針對事故隱患提出改進措施及改善安全狀態(tài)水平的建議。
5.6評價結論
根據評價結果明確指出生產經營單位當前的安全狀態(tài)水平,提出安全可接受程度的意見。
5.7安全現狀評價報告完成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依據安全評價報告編制事故隱患整改方案和實施計劃,完成安全評價報告。生產經營單位與安全評價機構對安全評價報告的結論存在分歧的,應當將雙方的意見連同安全評價報告一并報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
6.安全現狀評價報告主要內容
安全現狀評價報告,建議參照如下所示的主要內容。不同行業(yè)在評價內容上有不同的側重點,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部分調整或補充。
6.1前言
6.2目錄
6.3評價項目概述
1)評價項目概況;
2)評價范圍;
3)評價依據。
6.4評價程序和評價方法
1)評價程序;
2)評價方法。
6.5危險、有害因素分析
工藝過程、物料、設備、管道、電氣、儀表自動控制系統(tǒng)、水、電、汽、風、消防等公用工程系統(tǒng)、危險物品的儲存方式、儲存設施、輔助設施、周邊防護距離及其他。
6.6定性、定量化評價及計算
通過分析,對上述生產裝置和輔助設施所涉及到的內容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后,運用定性、定量的安全評價方法進行定性化和定量化評價,確定危險程度和危險級別以及發(fā)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嚴重后果,為提出安全對策措施提供依據。
6.7事故原因分析與重大事故的模擬
1)重大事故原因分析;
2)重大事故概率分析;
3)重大事故預測、模擬。
6.8對策措施與建議
6.9評價結論
7.安全現狀評價報告的要求
安全現狀況評價報告的內容要詳盡、具體,特別是對危險、有害因素的分析要準確,提出的事故隱患整改計劃科學、合理、可行和有效。安全現狀評價要由懂工藝和操作、儀表電氣、消防以及安全工程的專家共同參與完成,評價組成員的專業(yè)能力應涵蓋評價范圍所涉及的專業(yè)內容。
安全現狀評價報告應內容全面、重點突出、條理清楚、數據完整、取值合理、評價結論客觀公正。
8.安全現狀評價報告附件
1) 數據表格、平面圖、流程圖、控制圖等安全評價過程中制作的圖表文件;
2) 評價方法的確定過程和評價方法介紹;
3)評價過程中專家意見;
4)評價機構和生產經營單位交換意見匯總表及反饋結果;
5) 生產經營單位提供的原始數據資料目錄及生產經營單位證明材料;
6)法定的檢測檢驗報告。
9.安全現狀評價報告格式
安全現狀評價報告格式一般包括:
1) 封面(參見附錄B)
2) 安全評價機構資質證書影印件
3) 著錄項(參見附錄C)
4) 目錄
5) 編制說明
6) 前言
7) 正文
8) 附件及附錄
10.安全現狀評價報告載體
安全現狀評價報告一般采用紙質載體。為適應信息處理需要,安全現狀評價報告可輔助采用電子載體形式。
附錄A:
安全現狀評價所需主要資料清單
A.1 工藝
1)工藝規(guī)程、操作規(guī)程及其工藝流程圖,工藝操作步驟或單元操作過程,包括從原料的貯存、加料的準備至產品產出及貯存的整個過程操作說明
2)工藝變更說明書
A.2 物料
1)主要物料及其用量
2)基本控制原料說明
3)原材料、中間體、產品、副產品和廢物的安全、衛(wèi)生及環(huán)保數據
4)規(guī)定的極限值和(或)允許的極限值
A.3生產經營單位周邊環(huán)境情況
1)區(qū)域圖和廠區(qū)平面布置圖
2)氣象數據、人口分布數據、場地水文地質等資料
A.4設備相關資料
1)建筑和設備平立面布置圖
2)設備明細表
3)設備材質說明、大機組監(jiān)控系統(tǒng)、設備廠家提供的圖紙
A.5管道
1)管道說明書、配管圖
2)管道檢測相關數據報告
A.6電氣、儀表自動控制系統(tǒng)
1)生產單元的電力分級圖、電力分布圖
2)儀表布置及邏輯圖、控制及報警系統(tǒng)說明書、計算機控制系統(tǒng)軟硬件設計、儀表明細表
A.7公用工程系統(tǒng)
1)公用設施說明書
2)消防布置圖及消防設施配備和設計應急能力說明
3)系統(tǒng)可靠性設計、通風可靠性設計、安全系統(tǒng)設計資料
4)通信系統(tǒng)資料
A.8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1)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2)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計劃
A.9規(guī)章制度及標準
1)內部規(guī)章、制度、檢查表和企業(yè)標準
2)有關行業(yè)安全生產經驗
3)維修操作規(guī)程
4)已有的安全研究、事故統(tǒng)計和事故報告
A.10 相關的檢測和檢驗報告
附錄B:
安全現狀評價報告封面格式
B.1封面布局
封面第一、二行文字內容是生產經營單位名稱;
封面第三行文字內容是建設項目名稱;
封面第四行文字內容是報告名稱,為“安全現狀評價報告”;
封面最后兩行分別是安全評價機構名稱和安全評價機構資質證書編號。
B.2 封面樣張
封面樣張見圖B.1 。
生產經營單位
安全現狀評價報告
圖B.1 安全現狀評價報告封面樣張
附錄C:
著錄項格式
C.1 布局
“評價機構法定代表人,課題組主要人員和審核人”等著錄項一般分兩張布置,第一張署明評價機構的法定代表人(以評價機構營業(yè)執(zhí)照為準)、審核定稿人、課題組長等主要責任者姓名,下方為報告編制完成的日期及安全評價機構(以安全評價機構資質證書為準)公章用章區(qū);第二張則為安全評價人員(以安全評價人員資格證為準并署明注冊號)、各類技術專家(應為評價機構專家?guī)靸热藛T)以及其他有關人員名單,安全評價人員和技術專家均要求手寫簽名。
C.2 樣張
著錄項樣張見圖C.1和圖C.2。
生產經營單位
安全現狀評價報告
法定代表人:以評價機構營業(yè)執(zhí)照為準
審核定稿:
課題組長:
圖C.1 著錄項首頁樣張
評 價 人 員
評價組長:* * *(資格證書號:APR— * * * *—* * * *) 簽名
評價組成員:* * *(資格證書號:APR— * * * *—* * * *)簽名
* * *(資格證書號:APR— * * * *—* * * *)簽名
* * *(資格證書號:APR— * * * *—* * * *)簽名
* * *(資格證書號:APR— * * * *—* * * *)簽名
* * *(資格證書號:APR— * * * *—* * * *)簽名
* * *(資格證書號:APR— * * * *—* * * *)簽名
報告編制人:* * *(資格證書號:APR— * * * *—* * * *)簽名
* * *(資格證書號:APR— * * * *—* * * *)簽名
報告審核人:* * *(資格證書號:APR— * * * *—* * * *)簽名
技 術 專 家
(列出各類技術專家名單)
圖C.2 著錄項次頁樣張